12月5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周永强研究员来院交流,作题为“陆源输入对湖泊有机质转化与碳排放的影响”的专题学术报告。会议由副院长李威教授主持,相关学科的师生30余人参加了座谈交流。

周永强研究员详细探讨了湖库河流溶解性有机质的表征方法、测定手段及陆源有机碳输入对碳排放的作用机制。报告展示了我国湖库有机质浓度、组成和微生物活性及碳排放通量的时空异质性。以千岛湖为例,周永强研究员揭示了2020年千岛湖生态系统研究站建站以来,上游街口和小金山区域有机碳浓度、组成和微生物活性的高频变化特征及其对上游新安江来水量的响应,估算了入出库有机碳通量及活性有机碳占比,凸显了有机碳矿化对水库碳排放的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阐释了千岛湖二氧化碳和甲烷排放通量及其对陆源有机碳输入和降解的响应机制,并对湖库碳循环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此次报告内容丰富,数据详实,分析深入,拓宽了与会师生对湖泊有机质转化和碳循环研究领域的认识。报告结束后,与会人员就相关科学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场学术氛围浓厚。此次学术交流活动,不仅加深了我院师生对湖泊生态学前沿问题的理解,也为今后相关研究领域的合作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专家简介:周永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湖库河流有机质转化与碳排放方向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自然优青、国自然面上及江苏省优青等项目。以第一/通讯作者在Global Change Biology、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The Innovation、ES&T、WR、L&O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担任JGR-Biogeosciences副主编、NSR及The Innovation等刊青年编委。荣获江苏省青年科技创新“U35攀峰”创新奖、江苏省“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荣誉。
(来源:院行政 撰稿:刘辰 摄影:程虎 编辑:刘辰 审核:项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