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我院植物科学系段一凡副教授、青年教师李蒙和许可旺,联合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美国密苏里植物园等研究人员,依托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以第一单位在国际顶级综合性刊物《Science》第374卷第6568期发表题为“保护中国喀斯特洞穴生境”(Protect China’s karst cave habitats)的Letter评述文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物多样性关乎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多样,生态环境复杂,孕育了丰富的物种资源。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不但拥有丰富的野生生物资源,也拥有较多原始的或孤立的特有种类。我国拥有非常辽阔而且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这里孕育着大量的特有物种,然而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尤其是喀斯特洞穴,具有非常特殊的生境,如光线暗淡、湿度高、温度波动小、营养供给有限等,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生长在喀斯特洞穴的生物物种往往具有非常狭窄的分布区和非常小的居群,因此这些喀斯特洞穴的物种保护尤为关键。虽然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但是大部分喀斯特洞穴并未建立专门的保护区,缺少政府机构或非政府组织的高度重视。
该文章重点介绍了喀斯特洞穴物种的现状与受威胁因素,并呼吁政府机构或非政府组织高度重视喀斯特洞穴的生物多样性,采取紧急的保护措施保护该生境的生物多样性。呼吁我国政府应该通过立法保护喀斯特洞穴物种的多样性,包括建立喀斯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划归专项资金支持该保护区的管理和栖息地的恢复、并限制人类活动。此外IUCN应该重新评估或更新以前对喀斯特洞穴物种保护等级的评估。此外,我国应该提高公众意识,确保喀斯特地区的生物物种被列入最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生物名录。
最近,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我国云南昆明召开,在此背景下,本文的发表凸显了我校在响应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方面的积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