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福建武夷山发现广义角蟾属一新种—雨神角蟾 (Megophrys ombrophila)

更新时间:2019-03-08点击次数:719

  日前,南京林业大学Kevin R. Messenger等人在《ZOOTAXA》杂志上发表了广义角蟾属一新种—— 雨神角蟾 (Megophrys ombrophila) [1],该新种发现在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图1)。研究团队从形态、分子以及声学数据上对该新种进行了描述。

 

     

1. 图中红色五星标记为新种雨神角蟾的模式产地武夷山,黑色圆点标记为其近缘种黑石顶角蟾的分布地,黑色矩形标记为未定种8和未定种9(来自于Liu et al. (2018))的分布地

    

        广义角蟾属 (Megophrys sensu lato) 隶属于两栖纲 (Amphibia) 无尾目 (Anura) 角蟾科 (Megophryidae)。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喜山、印度东北部、东南亚及巽他陆架和菲律宾等地,是角蟾科中数量最多的一个类群,且近年来陆续有新种被发现,目前已有84个物种[2]。

该新种的主要鉴别特征为:体型小(雄性体长27.4-34.5 mm;雌性体长32.8-35.0 mm),身体圆胖,头长与头宽相当,吻棱发达,鼓膜大而明显,犁骨齿缺失,舌边缘平滑,舌后部无缺刻,左右跟部不相遇,趾端具微蹼,背部皮肤多为光滑,散布颗粒及脊状突起,背外侧经常具两条不连续的脊,颞褶发达(图2)。该新种与淡肩角蟾Megophrys boettgeri及挂墩角蟾Megophrys kuatunensis同域分布。

     

                         图2. 新种雨神角蟾的表型特征

 

     基于12S和16S基因片段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新种是一个独立的进化单元;在系统发育关系上,该新种与来自广东省西南部的黑石顶角蟾Megophrys obesa关系最近(图3)。

 

           

3. 基于线粒体12S16S基因片段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节点上方数字为BI支持率,下方为ML支持率。

 

     另外,通过比较该新种与其同域分布物种及近缘种的求偶鸣叫特征,发现该新种叫声急促,似口哨声,并在叫声时长、音节组成、音节数量以及音节间隔等方面都区分于其它物种(图4)。

 

        

                     图4. 新种雨神角蟾的求偶鸣叫波形图。

 

参考资料

[1] Messenger, K. R., H. A. Dahn, Y. Liang, P. Xie, Y. Wang, and C. Lu. 2019.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Megophrys Gunther, 1864 (Amphibia: Anura: Megophryidae) from Mount Wuyi, China. Zootaxa 4554: 561–583.

[2] Frost, Darrel R. 2019. Amphibian Species of the World: an Online Reference. Version 6.0 (Date of access). Electronic Database accessible at http://research.amnh.org/herpetology/amphibia/index.html.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New York, USA.

 

作者介绍:

付婷婷: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两栖爬行类多样性与进化研究组,博士研究生。目前从事适应性进化等相关研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