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对悦读”——读书分享沙龙
读书正当时,莫负好时光。在这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初夏时节,生环院环境科学系党支部与22级资环专硕党支部、21级林业专硕二党支部联合开展“同读一本书,共话新发展”结对活动,积极响应学院关于组织开展结对阅读学习活动的部署要求,深入推进党团共建,相互分享读书心得,在思想碰撞中增进认识,在集中研讨中拓展视野,在互动交流中解疑释惑,营造出崇尚读书、阅读成才的浓厚氛围。

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三个党支部将以此次结对共建活动为新起点,帮学互促,掀起读书学习活动热潮,以扎实的学习阅读促进党员们思想作风转变,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全力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为谱写南林新篇章贡献青春力量。
二、“红色走读”——参观南京市梅园新村纪念馆
为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激发同学们的红色热情,弘扬先辈们不朽的革命精神,生环院环境科学系党支部与22级资环专硕党支部在校外开展了“红色走读”党日活动,共同参观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位于南京市长江路东端的梅园新村街道两侧,由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周恩来铜像、周恩来图书馆等组成,属于近现代历史遗迹及革命纪念建筑物。
(一)瞻仰铜像,聆听讲解

党支部成员霍玉东担任解说员
周恩来总理铜像高3.2米,重900公斤,是以当年周恩来步出梅园新村30号大门的一张照片为原型塑造的,神形兼备,表现出周恩来坚定、沉着、机智、从容的革命家形象。铜像下没有基座,仿佛周恩来正迈步向我们走来,表现了他一生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铜像脚踩红色大理石铺成的路,象征了他一生走过的是革命的道路。
(二)重温革命岁月,传承红色精神

党支部成员俞梦娇担任解说员
白玉浮雕高6.5米,宽3.3米,上面雕刻的是中共代表团领导成员与工作人员的形象。从下往上是:周恩来、邓颖超、董必武、吴玉章、叶剑英、陆定一、李维汉,这七位是代表团的领导成员。后面三位刻画的是代表团工作人员的形象,没有具体的姓名。浮雕上人物由大到小呈“S”形排列,一方面象征着中国革命道路是艰难曲折的;另一方面预示了革命事业后继有人,源源不断。人物的身边还有一些风和云的图案,表示他们都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代风云人物。
(三)诵读红色家书,涵养清廉家风

党支部成员段瑶担任解说员
在“老一辈革命家的家风”中,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17位老一辈革命家的家规家训纯正朴实、引人深思。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主席就定下“家风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周恩来总理曾立下“不许请客送礼”“生活要艰苦朴素”“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等“十条家规”。董必武教育儿子“严格要求自己,生活上要艰苦朴素,和群众同甘共苦”……
(四)重温入党仪式,筑牢初心使命

重温入党仪式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共同面向鲜红的党旗,庄严举起右手,铿锵有力的重温入党誓词,回想起了入党宣誓时的庄严承诺和奋斗决心,增强了我们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老党员向新党员佩戴党徽活动,彰显了党的伟大事业代代相传,同时传递党的责任和担当精神,鞭策新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矢志不渝为党奋斗。
(五)合影留念

支部成员在周恩来图书馆前合影
通过参观学习,全体党员、青年都接受了很好的党史学习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家不仅深刻感受到了中国革命胜利之艰难,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坚定了向周恩来同志学习、向中共中央代表团学习的理想信念,学习他们敢于担当责任、直面危险牺牲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自律、锐意进取的崇高精神,要以埋头苦干、脚踏实地的自觉行动,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